名刺

我的相片
唐國京兆府萬年縣青龍坊一尾迷途胖金魚 先後於國姓爺大學、賠款大學主修時空資訊工程 自認為不成才歷史學家、三流小說家與還算入流美食家。 已出版著作:《清宮 紅塵盡處》、《拍翻御史大夫》與《蘭陵公主》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阿魚之聲] 22k?都是你不長進不努力嗎?


雖然說,本人一天到晚幹幹叫,舉凡不淑女的挖鼻孔、說髒話、幹政府之類的事情樣樣都來。不過本人好歹也算是讀過幾年書、略識之無二字的,所以認識的人裡頭,有那麼幾位人生勝利組實在不足為奇。

雖然說,真正的9.2大概在學運期間就被我通通都砍了好友,版面上十分清爽。不過偶爾還是會瞄到一些年長的高成就人物說:「唉,22K不算什麼啦,你們年輕人就是要忍耐一陣子,慢慢就會出頭了,你看我認識的誰誰誰,在某了不起得要死國讀書,回來也是22K,人家現在薪水也翻了好幾倍啦!所以那些一直領低薪的人,要充實自己啦,有競爭力才不怕淘汰呀~~~」

 



通常我聽到這裡就直接END了。

22K算什麼?中南部(喔,出了天龍國的核心之後就是中南部喔)還有很多地方是只有18K的咧,而且只能領不到20K的人還未必是年輕人。




增加競爭力、積極向上是好的,想要錢就去多賺也是好的,想要進修就去報名各式各樣的課程,這也是非常好的,但是我總覺得這類的話,可不可以麻煩留著砥礪自己就好?可不可以不要每次都搞這種「你薪水低、是你不力爭上游」的六零年代國小老師式的話語?


誠然,與我同一個世代的人裡,如果你早點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你可能已經有一定的人際網絡可以給你帶來不錯的收入。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被獵人頭、跳槽、轉職,甚至很多人仍是每天到小七看不要錢的就業資訊跟報紙來求職,有太多太多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有負債,光是要填飽肚子就耗去大半的精神。
 

對這樣的勞工說:你們要有競爭力、你們要進修、你們要往上爬、你們要沉住氣......etc,實在有點無言。

※※※

之前曾經有讀者覺得我家應該是公務員,因為覺得我的故事不知人間疾苦,呵呵~~~

我老爹從事的是土木營建業,小時候我覺得我老爹很煩又很臭,為什麼他的車子總是佈滿工地的灰塵?為什麼他老是要煩惱工作這樣工作那樣?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關係很不好,直到前年他生了場大病差點掛掉,我才有機會重新認識他。

感謝上帝,在這段日子裡帶來了許多願意拉我一把的工作夥伴與長輩,讓我家還有一定的收入,可以讓我爸好好養病,而不是像他大部分的同事那樣,因為年輕時疏忽了老婆孩子,所以老來孤身一人,或者因為身體不好而早早去逝。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勞工,仍在社會的基層苦苦地熬著,而你我所住的房子、走的路、乘坐的交通幹線乃至於所有的公共建設,都是建築在這些人的犧牲上的。



在這個產業裡,有高達八成的勞工是沒有任何保障的


對,你沒看錯!是八成!

連我老爹這種從廁所、公寓、平房、別墅、高樓、高速公路、高鐵乃至大型港口都能蓋的工程師,也很難有穩定的保障,更遑論更底層的技工、板模工跟其他的工人。

土木營建業裡,有太多人即使到了七十還要到處去打零工維生,因為體力衰退了,不得不從中層降到底層再降到幫忙跑腿的小雜工。你叫他不要做了、在工地會危險,他還是必須做,因為不工作就不能生活、除非去討飯。

我老爹以前手下的一個老工人就是這樣,他很虔誠、很努力、很熱心,在工地裡總是照顧其他的人,任勞任怨,但是他要養老妻、要養生病的女兒跟三個孫子,七十多了快八十,還是偶爾打電話來問我老爹有沒有工作讓他做,前陣子聽說在雲林的港邊替人家看船,晚上都不能睡覺,因為船主會怕漁工亂搞,猜猜他一個月賺多少錢?

幾乎沒有休假,一個月一萬七,大概只夠連勝文吃兩塊乾式熟成牛排跟一瓶他會覺得不夠格的紅酒吧。


土木營建業的工作,真的很看運氣,遇到正派的工頭或者上游就好,遇到機車的是家常便飯。

壓力很大、工作環境也很嚴酷,夏天在高達37度以上的高溫要工作,冬天在某些靠海的地方可以冷到手指都失去知覺,更別說工地裡飛揚的粉塵、油漆和許許多多的無形污染,即使像我爸這種最上游的監造工程師,有一定年紀之後,要他們在這麼辛苦的環境下處理現場也是很吃力的事。而且天氣熱,涼水結冰水一直灌,便當又都是高熱量高油低纖,幾乎所有人都是在拼誰身體底子比較好,雖然沒有實際測驗過,但是我爹的同事裡,氣喘、過敏、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痛風……等慢性病都是常見的,突然就得了癌症、心肌梗塞或者腦出血的人也不在少數。

高壓力、高風險卻低保障的環境,就是台灣基層產業的縮影。

除了早期從榮工處或者政府背景轉企業的一些大公司之外,可能有高達九成以上的營建業者都沒有終身聘僱或者銓敘的機制,通常都是標了案子或者要開始執行案子之後才招工。所以在我小的時候,我大概每隔一陣子就會聽到我爸告訴他以前的同事說哪裡有工作,或者別人告訴我爸說哪裡有工作。

工程結束,所有的人就會打散、各自求生,沒有工作的時候,他們也只能摸摸鼻子繼續出去找。

失業救濟是這些年才慢慢出現的,而且有些工人根本就沒有被雇主報過勞健保,他們能夠領取的金額就非常非常少,沒有辦法,你就只能去打零工的地方坐著等,看看有沒有誰家臨時缺工人來找。

這個產業的上游不尊重專業,他們不會顧念為他們工作的人有多優秀、經驗有多好,他們在乎的夠不夠健康到可以持續加班,還有就是夠不夠便宜。

所以一旦過了四十歲,從工人到工程師,都會面臨就職的寒冬期,為了儘快找到工作,只好自己替老闆costdown,但是越會因為costdown而用人的公司,通常就越不穩。

說不清有多少次聽說誰的工程被倒、工人領不到薪水。也不知道有多少次聽見公司跳了票,老闆直接跑路,丟下了爛攤子走人,整個團隊在現場進退兩難。能夠圓滿結束的工程,又可能因為下一個建案在外縣市,而不能帶走全部的人。

這個畸形而扭曲的產業,致使所有的勞工都學會了忍耐跟認命,因為不反抗,所以政府引進外籍勞工時,原本由原住民獨佔的板模工瞬間垮台,許許多多的原住民青年中年帶著一身的職業傷害回到部落裡,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不反抗,工作的環境和待遇全憑業主的良心,但是大部分的業主是沒有良心的。

為什麼土木營造業的勞工不去替自己爭取權利?呵呵,你不知道台灣的土木營造業有多少是黑道跟地方勢力嗎??

退休金?你想都別想,勞保的退休金頂多一兩百萬,一二十萬的也不少,這麼低的薪資,當然不可能存得了多少錢,在這個環境下,要想養兒防老真的很難,我想做父母的很難忍心讓兒女從微薄的薪水裡省下一半給父母生活,即使這麼辛苦,也不過是一萬多塊而已,繳個水電費再算上很緊的生活費就沒了,想要退休之後爽爽不工作就坐領高薪?那是勞工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所以他們多多少少都要工作,做不了體力活了,就做比較不費體力的,可是男人通常過了五十之後會迅速衰老,所以妻子通常就必須擔起家計,洗碗工、清潔工......等等。


貧窮很可怕,會消磨一個人的志氣,但是也有可能讓人乾脆放手一搏,但是年邁時的貧窮會讓人絕望而且痛苦,最終扭曲,若不是靠著強烈的宗教信仰,通常很難度過。


但我覺得,最可怕的是,在貧窮上面一點點,好像可以過得去,不會太充裕,但是因為還有過得去、可以再努力一點點就可能不錯的幻想,就像掛在驢子眼前的紅蘿蔔,令人不知不覺中耗盡了一生,然後年邁之時才真正地面臨貧窮。

無奈的是,這是很多基層勞工家庭的縮影。

※※※


可是老闆們呢?


有很多的公司,掛了個空殼去綁工程,綁完之後給你惡意倒閉,招了工人卻不給錢、丟著不管,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神經病在這個產業裡都可以看得到。

要跟他們打官司嗎?你打不贏,打贏了也沒錢,因為老闆早就脫產了,而勞工是沒有錢可以跟律師耗的

喔,還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是九二一大地震中,在中部某重災區的房子倒掉,死了很多人,查出是建設公司偷工減料,所以政府起訴公司。照理來說應該要扣押老闆的財產、追究責任對吧?不好意思,老闆很快就脫產,然後他的大老婆趕快離婚出去開了另一間公司,老闆本人呢,帶著小老婆遠走高飛到北部開了另一間公司,似乎責任後來都歸咎於底下的幹部,因為公司脫產、倒閉,所以受災戶一毛錢都拿不到。

而那個沒良心的老闆一家呢?大老婆拜佛、小老婆信耶穌,一家人馬照跑、舞照跳,在北部做了好大的事業,江湖人稱它家的房子不漏水才是神蹟。然後呢,老闆跟他小老婆竟然還得了國家建築xx獎,拎娘咧!這不是官商勾結、什麼才是官商勾結?樓地板只做2/3厚、裝飾柱裡塞沙拉油桶、鋼筋通通綁一束的爛公司,竟然還會得他媽什麼建築獎?

然後呢,爛老闆跟小老婆帶著北部的"成功地產開發"成就回到中部 ,照樣做開發的生意喔~~~

住戶?勞工?品質?那是什麼東西?老闆才沒有在管你們去死咧!

台灣的產業是那麼殘酷,卻總是有人說「那是你們不努力、不上進,你看看隔壁家的王阿毛」。這個世界裡,有很多人的努力跟聰明比我還強上百倍不止,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相等的機運。


我們應該慶幸自己還不算太歹命,而不是指責那些過得很苦的人不長進。


另外,那些說我認識的誰誰誰也很好阿之類的,唉,有些人看起來過得不錯,或許不是他真的沒有負擔,而是你根本不懂得他的壓力有多重。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阿魚之聲] 沃草爺們組合簡直不能再高級!!!!




俗話說得好:不要錢的最貴,這道理實現在公民團體的各項表現也一樣,沃草為了監督國會而發起的國會無雙募款計畫 推出了許多優秀的紀念品來回饋給捐款人,今天收到了這組2000元捐款的「爺們的買法:全套都包了」紀念品,不得不讚嘆一下沃草的設計能力跟品質,簡直是太優秀了!!!真的不考慮開個公司就賣這些嗎????

 「沃草爺們組」,內有:公民作業簿+悠遊卡貼一套+紙膠帶一套+馬克杯+公民曆+筆記本一套+潮踢+春捲包+造型貼紙+沃草天使投資人卡。

我必須在這裡跟沃草說:
你們不要用這麼專業好不好!!!!


沃草你們連贈品都做得那麼有競爭力、有創意還CP值爆表,你叫天龍國某二十四小時、什麼都賣就是不賣《殺佛》的高級文具雜貨店要怎麼活?

廢話不多說,就讓本人給諸位開箱分享一下。

然後沃草請趕快開第二團好嗎?

然後沃草請趕快開第二團好嗎?

然後沃草請趕快開第二團好嗎?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1. 包裝是沃草專用箱,以超愛開團購的本人目測看來,假使寄郵局也要郵資80元、大宗九折,大鳥70塊起跳,這部份完全是不可能省的成本。

如圖所見,T恤是有塑膠袋的,春捲包也有自己的袋子,包包拿出來用之後,袋子也可以拿來當零錢包或者面紙包,一舉兩得。紙膠帶三個一盒放在畫面下方的小紙盒裡,大小就跟朕知道了紙膠帶差不多,馬克杯則用泡泡袋裝著放在紙盒裡,公民曆、公民作業簿跟筆記本 則裝在同一個塑膠袋裡。貼紙、卡貼跟天使卡則放在箱底這樣。

開箱
2. 如圖所見,T恤跟春捲包的圖案是一樣的,是四個人拿著路過的牌子,這個梗出自披頭四的Abbey Road專輯(披頭四解散前的專輯),棉質的T恤滿厚的,感覺很吸汗,需要在太陽下揮灑汗水幹政府的朋友們應該很適合。春捲包的材質很輕,印刷的紅色鮮亮但是真的不廉價,大推一個。



整組攤開是這樣的~~T恤跟春捲包的圖樣都是cos披頭四的專輯
3. 我個人最愛的是左邊的行為違憲、行為違法紙膠帶,很有梗!!!!中間的印的是可愛的沃草獸(好啦我也不知道它確切叫什麼),右邊的是藍底白色的花紋,看不太出來那是什麼。
紙膠帶三卷,行為違法、行為違憲那個超酸超有梗
4. 我最喜歡的馬克杯來了!!!目測大概可以裝到500cc左右,手感很厚實,上面印有沃草獸的各種cosplay,還有星際大戰的尤達大師真的很好笑!但是亮點在底部:是草泥馬呀!!!!



超大馬克杯,這個我很愛,重點是杯底有個草泥馬!!!
5.到了筆記本類的啦!我覺得有文具控或者會寫鋼筆字的朋友應該會很喜歡公民曆跟筆記本,不過我看網站上是說一套,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公民筆記本兩本+作業簿一本?公民曆跟筆記本的外觀都是很厚的赤牛皮紙,感覺頗堅固,內面的紙質也是有點厚度,我想用鋼筆應該不會透過去的,手感很不錯。
公民筆記本兩本、公民曆一本,都是赤牛皮紙跟很不錯的紙張

5. 公民作業簿很酷!除了中間的議題之外,背後還有要做個堂堂正正的人之類的字樣,很懷舊。感謝沃草跟眾多公民團體,我們在這幾個月中真的學了好多。

公民作業簿,很酸的是中間的圈圈都是議題
6. 貼紙、卡貼、明信片跟天使卡,貼紙的部份有淑娜!之類,有參加太陽花的人一定知道的梗!當然還有可愛又迷人的機車角色沃草獸啦~~~

貼紙、明信片、悠遊卡貼跟天使卡,圖像都很有梗


總結來說,我覺得沃草這次的紀念品真的是非常有誠意的,當然,捐款的人並不是為了紀念品而來,但是在收到這些東西時,真的可以感受到沃草那種「希望我們不會辜負你」的心意,希望你們繼續加油!!!!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歷史普及] 撒馬爾罕的金桃──影響世界的粟特人

撒馬爾罕的金桃
──影響世界的粟特人

作者:謝金魚

原載於《典藏‧讀天下》五月號特刊






1907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行經敦煌的烽燧時,意外得到了一包一千六百年前的信,信上是他完全無法解讀的文字。


在斯坦因之後,前往敦煌盜取經卷的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則在他取得的文書中發現了《沙州都督府圖經》,從中發現一個康姓人名可能與伊朗語有關,而康姓是來自西域康居國的人常常使用的姓氏。於是伯希和追溯唐書,發現曾有康國的首領率眾移入唐帝國的記錄,因此認為唐代的蒲昌海有一個康居移民的聚落,而古稱康居的康國與其周邊的諸國,在漢文、阿拉伯文與拉丁文中,有另一個統稱,叫做『粟特』。


由此,各國學者展開了對於粟特的研究,但是多年以後,學者們才確信,斯坦因得到的那包信上,寫的正是粟特文。


於是,一個曾經以商業影響世界的族群,重現於世。


wiki的唐帝國與周邊國家圖



位於今日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與塔吉克斯坦,阿姆河、錫爾河所夾的狹長地區被稱為索格底亞那,住在這個地區、說粟特語的人,被稱為粟特人,這種『語族』的概念與今日認知的『種族』並不一致。粟特一詞是《魏書》中的譯詞,在漢魏之間的史料中也譯粟弋,在此之前,則以康居、安息等國名存在於漢文文獻中。

粟特人出現在這個地區的時間很早,大約在西元前六世紀的波斯帝國時代,他們就已經定居下來,並成為波斯帝國的一部分。西元前四世紀,隨著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粟特人也被征服,在亞歷山大死後,被併入了希臘化的大夏王國。兩百年後,當匈奴人在北方崛起,大月支西遷,粟特地區戰亂頻仍,暫時地從歷史上消失。直到張騫在西元前一世紀,從西域帶回康居國的情報,索格底亞那的歷史才又被銜接起來。

 

小國崛起


粟特人一開始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就伴隨著經商的紀錄,但是他們一開始都是作為各個王國的附庸存在。在西元初到三世紀,控制著西域商業的主要商人都來自於貴霜王國(即今阿富汗與北印度),粟特人僅僅是貴霜商業網絡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隨著貴霜的衰落,粟特人也趁勢而起,三世紀開始,他們逐步甩開貴霜的制約,透過納貢等方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網絡,連通東邊的中國、北邊的遊牧汗國和西邊的羅馬帝國,斯坦因得到的那包信,就寫作於這個時期。

這些信被稱為『粟特文古信札』,共有八封,寫成的時間約在西晉末年,從姑臧、敦煌等地寄出,要送往撒馬爾罕與沿途的城市。這八封信顯示了粟特商人一直關注著中國的局勢,在撒馬爾罕通往中國腹地的沿線上,都有粟特人的組織,甚至有各地的代理商與轉運商。有些人則不只單身前來,也帶上了老婆孩子,粟特文古信札中就有兩封信出自一位粟特女子之手,她抱怨丈夫不肯帶她回去,氣憤之下,她甚至大罵丈夫「我寧願嫁給豬狗,也不願意做你的妻子」,這份文書不只顯示了粟特家庭的糾紛,也顯示了粟特商人往來於絲路之上是很頻繁的事。



粟特文古信札三號文書正面
這封信由一對母女寫成,收件人是她們的丈夫與父親,現藏於大英圖書館


魏晉南北朝時代,雖然中國境內政權林立,卻不能阻礙粟特人逐漸在中國站穩了腳步。政治的力量對於他們而言,是經商必須的助力,他們早年是混入使團中跟著代表西域諸國的使節進入中國朝貢,借此掩護他們的商業行動,當他們在中國站穩腳跟之後,也逐步引入更多的粟特人,在絲路的要衝上建立一個個聚落。對於當時無暇他顧的統治者來說,命粟特人自己推選出的首領管理是最方便的作法,因此,粟特語中的『薩寶』(其意為隊商首領)就納入了北朝至隋唐的政府組織中,各郡的薩寶到中央的大薩寶,就成為管理粟特人與其他西域移民的政府機構。北齊與北周的粟特人不只經營生意,也在隴西養馬支援戰爭,甚至也在北齊北周和北方興起的突厥之間擔任傳譯與外交工作。


北周史君墓石槨圖像

浮雕中顯示了一位人首鳥身祭司面對著一個火祭壇,代表了墓主的祆教信仰。
史君墓位在西安周邊還有其他粟特墓葬,很可能存在粟特人的墓葬群。



隋代虞弘墓圖像
漢白玉彩繪浮雕描繪了墓主夫婦在死後世界宴飲的景況
中間身披彩帶的男子正在跳著胡旋舞,旁邊則有樂隊
正下方則是獅子與勇士的戰鬥


語言在商業與外交領域是最重要的武器,粟特人卓越的語言能力和遊歷各國的經驗,也讓他們得以擔任使節。粟特人的勢力也不只向中國延伸,他們很快就得到了北方遊牧政權的信任,六世紀的突厥汗國興起之後,便倚賴粟特人協助他們管理麾下的諸多部族,甚至出使到歐亞大陸另一頭的東羅馬帝國。



 行商到地與海的盡頭




當時,日益強大的突厥在當時造成北齊與北周的壓力,兩國送出大量的絲綢以求突厥不要南侵。對於遊牧民族而言,絲綢的用處不大,但是在粟特商人眼中,這些絲綢就是不需成本的商品,與其囤在營帳裡蟲吃鼠咬,不如賣出去賺去暴利。於是,粟特人說服了突厥可汗,讓他們派出使團前往波斯與東羅馬帝國,這個團隊與其說是使團,不如說是一大幫業務員。

粟特人首先來到波斯,希望說服波斯王購買突厥擁有的絲綢,但是波斯王意識到粟特人作為突厥先鋒、試圖壟斷整個歐亞大陸絲綢專賣的意圖,此舉無疑將犧牲波斯商人的權利,於是拒絕,並發動了海上與陸上封鎖,試圖截斷粟特人與東羅馬帝國的聯繫。但是粟特人取道北境,躲開了波斯的監控,成功進入東羅馬帝國,也使東羅馬向突厥派出特使,於是,這些來自北齊北周的免費絲綢,成為粟特人對波斯等國發動商戰的武器。
        

阿姆河遺寶中的黃金馬車
阿姆河遺寶(Oxus Treasure)是十九世紀於阿姆河流域發現的文物
據信是西元前二到六世紀波斯第一帝國到希臘化時代的寶藏,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從洛陽、長安、河西走廊、歐亞草原到地中海,從北齊北周的皇宮、突厥的汗帳到東羅馬皇帝的宮殿,粟特人出身於歐亞大陸的正中央,準確地感知著世界的脈動,沒有一個地方是粟特人進不去的,即便在西藏與北印度交界的山嶺中,也有他們的足跡。粟特語成為連通歐亞大陸的通用語,夾在各國勢力之間的小國,憑藉著靈活的身段與絕佳的組織力,建構起一個隱形的商業網,粟特本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歲月。

但是,粟特人並不知道,一個巨大的威脅正在西方醞釀著。



阿拉伯人襲來


粟特本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城市與寨堡,各由當地的家族統治,寨堡與規模較大的小型城市,則向大城城主稱臣,這些以大城為中心結成的城邦,在漢地文獻中稱為「國」。河中地區的粟特城邦有康國、安國、米國、東曹國、西曹國、何國、畢國、史國……等。在中古時期,這些粟特城邦以何國為界,分為東西兩部,西邊奉安國為首、東邊則以康國馬首是瞻。在粟特城邦中的貴族並沒有明確的階級與稱號,多稱為「迪赫坎(Dihqān)」與「領主(Khuv)」,可同時用於康國、米國等國的國王,也可用於臣服其下的城主。


撒馬爾罕大使廳想像圖
撒馬爾罕外的Afrasiab遺址被認為是中世紀康國的王宮所在地
其中被稱為大使廳的廳堂四周繪有各國來使的壁畫


除了世襲的貴族之外,粟特還有大量的自由民,他們可能是手工業者、農人、小商販或工人等,另外還有大量的奴隸。此外,就是大量的粟特商人,大商人的地位甚至能與王公貴族同等,許多貴族也經營商業,例如附於安國的畢國,就是一個商人城,沒有國王,由商人們共決國事。在近年的考古研究中,也已經發掘到畢國的商棧與城牆,有相當寬大的大門,可能考量到商人裝卸的需要,其商業貿易之興盛,可見一斑。

不過索格底亞那雖有寨堡、城市與城邦這三層形制,結構卻不嚴密。像畢國隸屬於安國,似乎不能算是一個城邦,但是在漢地文獻中,仍稱其為「畢國」,這一點在阿拉伯文獻中也有記錄,「畢國可視為一個城邦,國人不喜歡任何人稱其國為村莊。如果畢國公民去至巴格達,被問起來自何方,他會說自己來自畢國而非安國。」由此可見,即使在政治上隸屬於安國,畢國人對於自己的城邦有很深的歸屬感與驕傲,不認為自己就是安國人。

鬆散的結盟與諸國之間的衝突,對於粟特人原先的宗主突厥與中國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到了七世紀,西方的阿拉伯帝國崛起,在中文史料中稱之為大食,在擴張的的過程中,首先擊垮了波斯,將帝國的疆域推到粟特邊界,而粟特人內部的矛盾,也成為阿拉伯帝國向東擴張的助力。首位攻入河中地區的呼羅珊總督在西元673年揮軍東征,但是只攻下畢國並在安國範圍內抓走一些俘虜,並未駐軍。

片治肯特宴飲圖
這幅壁畫描繪著頭戴王冠的粟特王公與其他商人宴飲的圖像


675年新總督薩依德上任後,再次東征,當時西粟特之首的安國太后雖然希望以重賄送走阿拉伯人,出於戰略的考量,阿拉伯人接受安國的和議並要求以當地的領主們為質。在安國的協助下,阿拉伯人得以繼續攻打東粟特諸國,而後又退回阿拉伯境內。數年後,薩依德的繼任者第三度攻入索格底亞那,以美貌著稱的安國太后不惜以身相許,請求康國王、粟特全境之王突昏的協助,最後粟特聯軍再次失敗,阿拉伯軍隊也因此得到安國換取和平的大批財寶。

雖然在阿拉伯文獻的紀錄,七世紀下半的這數場戰爭中,粟特諸國損失了不少錢財與領主、武士,但是阿拉伯人當時的目的僅止於掠奪。真正使阿拉伯帝國在粟特站穩腳步的人,是西元704-705年就任呼羅珊總督的屈底波,除了勇猛詭詐之外,屈底波也充分利用了粟特諸國之間的矛盾,尤其在712年攻打康國的戰爭中,屈底波是在安國與火尋國(即花剌子模)的幫助下得勝。除了戰爭,屈底波也在粟特諸國大興土木、建立清真寺,甚至逼迫城市中的居民搬遷,好使阿拉伯人得以進駐,屈底波的軍隊據說北至石國(即赭時),東至唐帝國境內的疏勒鎮(即喀什)。隨後粟特諸國在畏懼之下,趁著屈底波回師呼羅珊時,向突厥請求支援,雖然此次戰事失利,但是也使突厥的勢力進入河中地區。

屈底波之後,有長達20年的時間,總督們陷入與突厥、突騎施纏鬥的泥淖,粟特諸國作為戰場,更是苦不堪言。直到善於用兵也長於治民的總督納斯爾就任,納斯爾除了繼續作戰之外,也改善內部的稅制問題,並接納曾經投靠突厥的粟特人有條件地回歸。然而納斯爾的時代僅持續了短短十年,由於此時阿拉伯帝國的政權正逐漸由烏馬亞家族轉向阿拔斯家族,政治與宗教上的激烈衝突,致使納斯爾不得不在748年退出呼羅珊。

同一時期,阿拔斯王朝興起、突厥第二汗國滅亡,而唐帝國也來到極盛的轉捩點、玄宗天寶年間。西邊是剛改朝換代的阿拉伯帝國、東邊則是如日中天的唐帝國,索格底亞那無可避免地再次成為兩國角力的戰場751年的怛羅斯之役,唐帝國重奪西域的意圖就此中斷,755年的安史之亂後,更是完全失去對於北亞、中亞的控制權。隨後興起的回鶻、葛邏逯等原屬突厥的遊牧汗國阻斷了索格底亞那與唐帝國的交流,河中地區成為突厥人與阿拉伯人交鋒之處,為求生存,粟特人或伊斯蘭化、或突厥化,也逐漸拋棄了粟特這個名字。當阿拉伯文獻開始記錄粟特地區的歷史時,已經是十世紀以後的事,當時粟特人的商業規模大不如前,世界局勢也已經改變。

 

遺忘、隱藏與消融


怛羅斯之役失敗後,唐帝國的勢力再也無法深入中亞,原先受到唐帝國保護的粟特人也不能回到故土,於是他們積極地成為唐帝國的一份子。在此之前,由於突厥內部局勢混亂,部分突厥人與粟特人內附,與原先就居住於此的粟特人們合流,有人從軍、也有人繼續經商。而唐玄宗重用胡將的策略,也給了這些與突厥雜居的粟特人出頭的機會,安祿山就是其中最成功的案例。


唐代鎏金鴛鴦蓮瓣紋金碗
何家村遺寶出土於陝西西安,金銀器具有強烈的西域風格,被認為是唐代接受西域文化的有力證據。


安祿山的名字就是粟特語,其意為光明,由於粟特人多信奉祆教,祆教崇拜火、崇拜光明、相信黑暗與光明會不停地戰鬥,因此在轉譯的過程中,就把光明的意思衍生成了戰鬥神。安祿山的母親是一個突厥女巫、生父姓康,在父親死後,其母改嫁了安延偃,安祿山也跟著改姓安。

現代常說外國窮小子到美國發展是一種『美國夢』,那麼安祿山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個粟特人的『唐國夢』。他的崛起與商業有關,他因為能說六種蕃語所以在邊境的互市擔任仲介與翻譯(牙郎),因為對不同族群有所了解、加上擅於逢迎,所以他得到節度使的賞識,成為節度使的義子,在粟特文化中,義子或者貼身宿衛就是視做心腹的預備幹部,安祿山也憑藉著節度使的信任,扶搖直上。而後,安祿山靠著戰功與調停族群紛爭而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他也積極以粟特的人脈經營副業、以政治力庇護他旗下的粟特商人,如同他的粟特祖先一樣,安祿山在商業、政治與軍事上齊頭並進,三十九歲時就成為一方節度使,並在天寶末年統領了三個藩鎮,成為河北最有權力的節度使。

但是安祿山並不是沒有敵人,雖然他努力地巴結玄宗最寵愛的楊貴妃、甚至不惜拜貴妃為母,卻無法避免與貴妃家族的衝突,因為貴妃的堂兄、宰相楊國忠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商業頭腦的人,楊國忠的利益與安祿山早年一致,但是隨著安祿山坐大而想入主中央,兩人也面臨決裂。


史思明石冊殘片
北京豐台史思明墓出土漢白玉石冊殘片,史思明死後被其子諡為昭武皇帝,並以皇帝規格下葬。
我們知道『昭武九姓』一詞也常被用來指稱入華粟特人,史思明的諡號,或許代表了他所統治的族群。


最後,楊國忠說服了皇帝剷除安祿山,首先就是扣住安祿山在長安的家人。殊不知,安祿山早已培養了強大的私兵,光是他認作義子的就有八千人,他因為與太子不睦,早有反意,早先不反,只是顧忌著玄宗的提攜之情,想等玄宗去世後再下手。楊國忠的行動給了安祿山叛變的口實,於是,造成唐帝國元氣大傷的安史之亂由此開始。

安祿山雖然一度成為皇帝,但是後來被親信所殺,他的勢力由史思明繼承。安史之亂前後歷經八年才平定,唐帝國雖然勝利,卻是在安史二人培養的河北軍人臣服下才得到的和平,也從此失去了對於藩鎮的控制力。在唐代的史書中對於安史二人的評價很低,但是在安史二人死後,河北仍立廟祭祀,稱為『二聖』。


其實安史之亂的對戰雙方中都有粟特人,但是在大亂平息之後,唐帝國內部產生了強烈的排胡情緒,在戰亂並未波及的揚州,甚至出現了殺胡事件,為了洩恨,許多長相不似漢人的人無端犧牲,在朝廷內部也有不應重用胡人的言論。這種強烈的情緒造成粟特人的不安全感,為了身家性命,粟特人有的改姓,不能改姓的就說自己並非來自西域,而選擇了位於沿海的會稽作為出身,並表示自己是周代康王之苗裔,比附這些久遠的世系來表示自己乃是唐人,也不再給孩子取粟特語的名字,然後積極地與唐人通婚,一代代洗去自己高鼻深目的外表,好融入唐帝國中。

依附於其他遊牧民族的粟特人也差不多如此,在突厥破散之後,原先依附於突厥的粟特人以部族的形態分散到不同的族群中。其中一支被稱作索葛部而併入沙陀,在唐末的紛亂中,沙陀人乘勢而起,建立了五代中的後晉、後唐與後漢,其中的後晉與後漢就是索葛部建立的政權,五代到宋之間,出身沙陀的安氏一族,如後唐宰相安重誨等,也都是索葛部的後人。改了漢文的譯名,粟特人卻改不了他們在武力上的天份,但是失去了根源與族群記憶,在中國的粟特人最終還是逃不過消融的命運。



粟特的後裔


在八世紀之後,粟特人不得不被周邊的各個強權同化,最後連語言都逐漸消亡,曾經在東亞各地使用的粟特語也慢慢地失去聲音。

十九世紀末,斯坦因在敦煌撿到了那包信,三十多年後,終於有人透過對比的方式解讀出了這些文字,認定那是粟特文。

同一時期,一個牧羊童在塔吉克斯坦的穆格山放羊,意外拾得幾枝樹枝,上面寫著他看不懂的文字,東西被送往莫斯科,東方學家認出上面寫的是粟特文,於是蘇聯派出了考古學家前往當地,挖掘出深埋在山區裡的八世紀遺跡,帶回更多粟特文書。



八世紀粟特婚約
這是穆格山文書中的一份粟特貴族的婚約,穆格山戰役的時間距離婚約訂立的時間已有十年之久,可能是這對夫妻為了逃避阿拉伯人而隨身攜帶的重要文件。



而後,另一位蘇聯的語言學家在塔吉克斯坦的雅格諾河谷中找到一個族群,這些被稱作『雅格諾比人』的人們過著半定居的生活,放牧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不太與外界交流,仍保留著自己的語言與生活方式,一代一代地傳承著,即便他們並不清楚這些傳統的來源為何。

直到語言學家卻發現他們的語言結構與粟特文可以對應,由此認為這些人說的『雅格諾比語』就是粟特語的後代,而根據雅格諾比人的說法,他們很可能就是在阿拉伯攻擊的戰爭中逃入河谷躲避的粟特人後代,現在,塔吉克斯坦當地的組織正在協助他們保存這些正在消失的語言與文化。

冥冥中,那些建立了粟特輝煌時代的靈魂似乎不甘心沉默,越來越多的證據被挖掘出來,於是,粟特人的歷史也被一點一點地重建起來,這個拼圖至今尚未完成,但是露出的輪廓已經足以震驚世界。

回想起來,當斯坦因撿起那包信時,他並不知道,撿到的不只是一包信,而是一個族群的歷史。




關於粟特城邦的地理環境與阿拉伯帝國未入侵前的城寨分布、統治情況,參見巴托爾德(V.V. Barthold),張錫彤、張廣達譯,《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上,第一章〈河中地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