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刺

我的相片
唐國京兆府萬年縣青龍坊一尾迷途胖金魚 先後於國姓爺大學、賠款大學主修時空資訊工程 自認為不成才歷史學家、三流小說家與還算入流美食家。 已出版著作:《清宮 紅塵盡處》、《拍翻御史大夫》與《蘭陵公主》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謝金魚私房菜] 冬日限定:石狩鍋

icook版食譜同步上映


事情是這樣的。

朋友去日本旅遊,回來帶了信州味噌給我,冷颼颼的冬天剛好來做個石狩鍋。
研究了一下,發現網路上所謂石狩鍋要加三平汁的說法是錯誤的,三平汁跟石狩鍋都是以鮭魚為基底的湯,應當是翻譯的錯誤。
北海道人似乎都用鮭魚頭或鮭魚片,但是總覺得鮭魚片用煮的容易鬆散,所以選擇了帶肉的鮭魚骨頭來熬湯底。
因為白菜菇類山禽菜都是性寒或冷的食物,因此也用了一點薑來爆香,算是台式的作法了。
希望大家喜歡。


食材 ( 4 人份

  • 鮭魚骨(帶肉) 500g
  • 白菜 半顆
  • 菇類(杏鮑菇、秀珍菇等) 適量
  • 洋蔥 2顆
  • 新鮮海帶/昆布 適量
  • 紅/白蘿蔔 1根
  • 蝦子 16隻
  • 蛤蜊 適量
  • 板豆腐 2大塊
  • 酒釀 1匙
  • 山芹菜 1把
  • 黃味噌 3匙

作法

  • 1 先加點水、薑絲鋪底,把魚放上去燒一下。
    先加點水、薑絲鋪底,把魚放上去燒一下。
  • 2 翻面之後淋上黑麻油,這是因為石狩鍋的蔬菜都偏冷,需要有點性熱的東西來中和一下。
但是黑麻油不能用高溫,所以需要用水來降低溫度。
    翻面之後淋上黑麻油,這是因為石狩鍋的蔬菜都偏冷,需要有點性熱的東西來中和一下。 但是黑麻油不能用高溫,所以需要用水來降低溫度。
  • 3 魚不要煎到熟,表面顏色變了就可以連著麻油跟薑一起移到砂鍋中,加水煮開。

在日本的石狩鍋煮法有很多種,一般把魚塊稍微用鹽水燙過,高湯是用昆布煮好,上鍋後把魚頭跟魚肉放進去煮。比較粗一點的吃法,就是那種給觀光客吃的吃到飽石狩鍋,則是生的鮭魚片直接拿來煮。

但是我實在是不愛吃煮的鮭魚、又想喝魚骨慢慢熬煮的濃烈滋味,所以先處理過再燉,不想這麼麻煩的人,也可以上鍋之後再煮鮭魚。

    魚不要煎到熟,表面顏色變了就可以連著麻油跟薑一起移到砂鍋中,加水煮開。 在

    日本的石狩鍋煮法有很多種,一般把魚塊稍微用鹽水燙過,高湯是用昆布煮好,上鍋後把魚頭跟魚肉放進去煮。比較粗一點的吃法,就是那種給觀光客吃的吃到飽石狩鍋,則是生的鮭魚片直接拿來煮。

    但是我實在是不愛吃煮的鮭魚、又想喝魚骨慢慢熬煮的濃烈滋味,所以先處理過再燉,不想這麼麻煩的人,也可以上鍋之後再煮鮭魚。
  • 4 用剛才煮魚的鍋子炒洋蔥。
    用剛才煮魚的鍋子炒洋蔥。
  • 5 洋蔥變軟之後,加入新鮮海帶一起炒。
在日本,昆布在熬完湯後會撈起來丟掉,但是新鮮的海帶煮味噌湯也很適合,所以跟著洋蔥一起炒,等等去熬湯。
    洋蔥變軟之後,加入新鮮海帶一起炒。

    在日本,昆布在熬完湯後會撈起來丟掉,但是新鮮的海帶煮味噌湯也很適合,所以跟著洋蔥一起炒,等等去熬湯。
  • 6 加入切塊的紅白蘿蔔,這個紅蘿蔔好像是新品種,所以是黃的。
    加入切塊的紅白蘿蔔,這個紅蘿蔔好像是新品種,所以是黃的。
  • 7 把蔬菜通通移到鍋子裡,白菜也可以在這時候加進去。
    把蔬菜通通移到鍋子裡,白菜也可以在這時候加進去。
  • 8 蓋上鍋蓋讓蔬菜跟魚肉煮大約十分鐘左右,等洋蔥變成透明就可以打開鍋蓋,加入海鮮、豆腐還有石狩鍋的靈魂之一:酒釀。
酒釀不用多,一匙就可以,化在湯中完全不會有酒味,但是與味噌會融合成很細緻的口感。
    蓋上鍋蓋讓蔬菜跟魚肉煮大約十分鐘左右,等洋蔥變成透明就可以打開鍋蓋,加入海鮮、豆腐還有石狩鍋的靈魂之一:酒釀。

    酒釀不用多,一匙就可以,化在湯中完全不會有酒味,但是與味噌會融合成很細緻的口感。
  • 9 要起鍋之前加入味噌。
味噌一定要在起鍋前才加,太早加下去之後,味噌的香味會消失。
這裡用的是信州味噌,如果想吃鹹一點的話,也可以使用信州味噌與赤味噌各半。
    要起鍋之前加入味噌。
    味噌一定要在起鍋前才加,太早加下去之後,味噌的香味會消失。
    這裡用的是信州味噌,如果想吃重口一點的話,也可以使用信州味噌與赤味噌各半。
  • 10 上桌之後加上山芹菜,因為山芹菜一下子就熟了,煮過頭會軟爛,所以最後才放。
    上桌之後加上山芹菜,因為山芹菜一下子就熟了,煮過頭會軟爛,所以最後才放。
  • 11 用瓦斯爐繼續加溫,完成囉!
    用瓦斯爐繼續加溫,完成囉!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謝金魚答客問] 十二月之六,邊塞軍人的冬衣從哪來?




Q:我想問邊塞軍人冬季服裝的規格跟製作來源?還有開元宮人袍中詩,應該是偽作吧?看起來很像言情創作XD

A:開元宮人詩出於孟棨的《本事詩》,因為書中有一句提到作者在開成年間活動,所以作者應當是晚唐的人,說是偽作或有可能,但是是晚唐五代的作品應當無誤。


      唐代的戍邊軍人要看時代,早年是用府兵輪調,盛唐之後因為府兵崩潰不是精神崩潰,就開始用徵兵的方式來招募軍隊去邊關。但是不管怎樣,朝廷給冬衣這件事情是不論將帥兵卒都一樣的,基本上只要是公務員都會有冬衣,只是高級官員的冬衣是已經做好的,由內侍分送出去,而兵卒的冬衣一般是布料和填充料,自己拿回家叫老婆做,如果是皇帝特別要表示獎勵才會有製好的成衣。

     除此之外,一般的文武官員都有料錢,就是物資加給,禁軍上將軍的冬天衣服用料是:袍紬一十五疋.絹三十疋.綿三十屯。 因為是上將軍,所以給的算是非常多的,如果是一般人的話,不會有這麼多,日本的學問僧圓仁在離開唐的時候,有一段記錄說了遣唐使團跟唐的政府借了一批衣料做冬天衣服:官庫絹八十疋、綿二百屯,給船上四十四人冬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配額大約是兩疋絹、五十屯絲綿(或更少)。

     至於規制,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如果面料一致的話,在沒有版型的時代,看起來是差不多的。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書中自有] 電影《麵引子》





狀況要從上面這段央視春晚的廣告說起,昨天看到這段影片後,總覺得矯情得過頭了。就想起了前年的一部電影《麵引子》來,所以搬出了舊的影評來。



大概是因為賽德克巴萊殺氣太強,麵引子的話題性與宣傳效果相對來說弱很多,我是看首映當日的第二場,全場只有兩個人~~~

麵引子的劇情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山東青年在49年被抓兵抓到台灣,等到99年才回鄉的故事,面對台灣與山東的兩個家、一兒一女與兩個孫兒時,過去與現在不斷交替的故事。

劇情既然簡單,演員的內心戲就相對吃重,吳興國在這部戲的表現大概可以打到九十分,其實他還不到六十,但是因為他在京劇中的行當本就是老生,所以在飾演七十多歲的男主角孫厚成時,他的肢體動作並沒有一般演員裝老時那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我 覺得麵引子的演出可以說是吳興國在大螢幕中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青蛇的主角是張曼玉王祖賢趙文卓、賭神是賺錢養劇團片、誘僧還很嫩、長恨歌雖然很man但 是我覺得重點還是不在他身上、宋家王朝也是很man但戲份太少。終於有機會演男主角,吳興國在這齣戲中盡情地揮灑舞台劇與京劇的身段與演技,他在戲中用了 非常非常多老生的動作,像是抖手、蹲膝等等,如果是一般的演員,使用這樣的動作會很奇怪,但是我總覺得這些動作應該已經是吳興國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他的 動作凸顯了戲劇效果,也由於這齣戲幾乎是他佔了六成戲份,給他很大的空間可以在幾乎空白的畫面中施展這些舞台上的動作。

吳 興國的身體有一種奇妙的爆發力,像是孫厚成終於回到山東、跪在牌位前不住磕頭的那場戲,一般的演員可能需要長鏡頭take一段時間來醞釀,但是吳興國從持 香、跪下、磕頭大約不到二十秒,那種壓抑了五十年、瞬間潰堤的思念很容易就說服了觀眾。他的幾場哭戲(向弟弟問妻子的事、看著妻子的照片流淚等)也都是爆 發力與渲染力十足,在電影上算是誇張的演法,可是並不突兀。我也非常喜歡他獨自走在從前的城牆邊,過去與現在交錯的瞬間,思念中的妻子永遠年輕,但是五十 年後的孫厚成垂垂老矣,令人感傷,不需要台詞就完全地傳遞出情深似海卻生離死別的痛苦。

扣那十分的部份,是他的咬字過於清楚、沒有山東腔的關係,在戲的前三分之一,他過於清楚的咬字讓我有種看舞台劇的感覺,但是到後面就好多了。

至 於其他的演員,葉全真把貼心的女兒演得很不錯,不過因為劇本有重大的問題,導致她只能顯現出女兒對於父親的敬愛與支持,而看不出她如何理解父親、進而接受 白目幼稚的異母兄長...等心情上的轉折。葉全真在聞知父親來日無多、在診療室外痛哭的戲非常動人,同樣身為女兒,我完全可以理解那種不捨的心情。但是相 對於故事中focus在孫厚成與山東兒子的衝突,我其實更想看到的是導演與劇本怎樣詮釋外省第二代的心情,尤其葉全真的角色是個芋頭蕃薯、單親媽媽,理應 有一些台詞讓她與異母兄之間可以有對話、衝突與互相理解,但是很可惜的是,這齣戲中的女兒就是個完美女兒,孝順、貼心、溫柔,沒了~~~

而 耿樂飾演的山東兒子,一出生就沒見過父親,所以在戲中一直就在跟父親硬槓。其實我覺得耿樂很認真在演這個角色,那種想為亡母爭取地位的表現也做得不錯(在 孫厚成回鄉時,巧妙地把葉全真擠開、把亡母的照片貼在牆上等等),但是劇本在這個兒子的設計上,我覺得過於淺薄,完全不像一個已經五六十歲的兒子,反而像 叛逆期的少年。或許是一個多小時要講完分隔五十年的故事不太夠,所以安排了一個很狗血的梗讓兒子發現父親從來沒忘記亡母,然後就在人快死的時候開始喊爸 了~~嗯.....雖然導演安排了一些橋段顯示出兒子其實是個傲嬌鬼,不過我總覺得,一個見面時已經五十歲的單親爸爸,應該會選擇用更成熟的方式來表現他 對父親的不認同才對。

飾演年輕孫厚成的李宗翰(就是新水滸傳裡的華麗軍師)本來就演過很多民初片,長得也跟吳興國有幾分相似,戲不是太難,就是中規中矩吧~~~一人分飾兩角(孫厚成妻與孫女)的大陸年輕女星,表現也是中規中矩。

至於演外孫的年輕演員跟其他幾個年輕人,我覺得就是台灣年輕演員的通病:說話不像說話、講台詞不像講台詞,劇本裡給他們設計的台詞說起來有點卡卡的,沒有太大表現。

相 較於年輕演員的平淡,李天柱跟夏靖庭真的很讚,兩個人的口音都hold得超好,李天柱演的是個不服老的色老杯,夏靖庭則是比較貧窮的老兵,他們與吳興國的 組合,有種奇妙的默契,雖是點綴,卻是不俗。(我很喜歡吳興國跑去領錢,拿到紅包場給夏靖庭讓他可以在母親忌日回去的那一段,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情誼)

劇 本部分,我覺得台詞沒有亮眼之處,這是一個靠畫面跟演技撐起來的戲,當然一部分可以讓吳興國有很大發揮空間,但是相對也少了很多可以思考、爭辯的地方,甚 至葉全真為了保護父親而起身跟耿樂吵架那段,吵得一點火花也沒有......(這不是大陸人!!!這不是台灣人!!!)

至於攝影,算是清新風格,在現實與過去交錯的部份,我覺得色調也調得很不錯。

整部片中我最不喜歡的是配樂,不是音樂不好聽,而是音樂太像久石讓+范宗沛......又配得太重,因為電影的情緒本來就很重了,又塞這麼重的音樂,害我看完電影整個感覺像參加完告別式出來......渲染過頭了。

整體來說,大概可以打到80分,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喔對了!忘記說一件事,我覺得年輕版的孫厚成其實應該讓吳興國的弟子盛鑑演才對,他們師徒的身材、臉型、嗓音都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