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唐朝過年的活動都是有哪些?
A:關於這個問題,大概可以寫成一本書......不過呢,我們就先試著從政府與民間的角度分別來談,今天就先說政府裡的元旦是怎麼過的吧!
就像台灣的元旦有升旗、總統講話,唐的元旦也有像皇帝致意的儀式,稱之為『朝賀』,但是,朝賀其實是一個總稱,實際上的朝賀包含了:群臣向皇帝、太子與太子妃向皇帝、群臣向皇后、太子與太子妃向皇后、外命婦向皇后、群臣向太子、 東宮官向太子......等幾種組合,基本上,可以從這些組合中看到唐代認為的君臣關係,比如皇后接受群臣朝賀、但是接受外命婦(公主王妃與朝臣的母、妻)朝賀之後才賜宴,顯示了皇后所管轄的是女性。同理,太子也接受群臣的朝賀,但是只在他自己所管轄的東宮官員朝賀之後才賜宴。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對皇帝的朝賀儀式,在前一天晚上,大家就要開始布置了,雖然在早年的規定上,朝賀要在長安城正北方的太極宮太極殿舉行,但是在盛唐以後,皇帝們在東北方的大明宮定居之後,實質上的朝賀也在大明宮正殿含元殿前舉行。
CG模擬,大明宮含元殿,右邊有仁走上去的坡道是龍尾道,許多人以為,龍尾道是像北京的太和殿那樣正中有階梯直接走上去。但是經過研究之後,認為含元殿的龍尾道應該是從兩邊下去的。 |
在廣場上的次序,呈現一個ㄇ字型,以正面為尊,兩邊雖然比較接近皇帝,但是反而是官位較低的人與宗親和異姓親(舅舅表哥一類)。在正面最為尊貴的位置,一左一右分別站著皇太子與介國公(北周的後裔)、酅国公(隋的後裔),唐代所採用的是二王後而不是三恪,也就是追尊前兩代的國君之後以示政統存續。其次就是褒聖侯(孔子直系子孫)與文武三品以上官員和地方的代表。
整個儀式的進行,在皇帝就位之後,首先由太子上去致意,賀辭都是一樣的:「元正之首祚,景福維新,伏祈陛下鴻福齊天。」,太子跪拜之後,由皇帝身邊的官員替他宣讀詔書,表示嘉獎之後,太子退出,離開廣場。
接著是中央官員的朝賀,因為人太多,不可能每個人都上去,所以會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上去致意,書法大家柳公權因為人帥、風度好、口齒清晰,在高齡八十歲的時候就被派上去說話,但是他老人家氣喘吁吁地爬完龍尾道上去,整個人已經茫了,於是說錯了話,被御史罰錢事小,結果被大家恥笑.......
在中央官員的朝賀結束後,就是地方各州、節度鎮的代表(朝集使)與外國使節的show time。比較大型的貢物會先陳列在外面讓大家看,特殊的貴重貢物,則會先還給使節們,讓他們拿在手上。接著,還是會選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代表,並由中書省的首長中書令與門下省的次長黃門侍郎兩人,分別端著地方送上的賀表與祥瑞之兆的報告書,呈給皇帝。
如果遇到科舉之年,來參加考試的鄉貢進士也可以進宮朝見,因為這些鄉貢進士不一定是見過世面的人,通常會太過興奮,因此,在唐代也有句話說,在朝貢上有三種東西無法控制:鄉貢進士、蕃人(使節)跟駱駝。
等到各地的奏表簡單地報告完畢之後,朝賀儀式結束,皇帝離席換衣服,然後就是就地舉行朝賀之宴。
關於宴席在那裡舉行,一般認為就在廣場上,不過,大明宮的轔德殿因為佔地很寬,也有可能是賜宴之地。賜宴也是由皇帝先入席,接著就是親王國公與高官,沒資格進殿的就坐在外面吃。由於唐代的正式朝服有佩劍,因此,除了少數允許穿鞋佩劍的王公之外,其他人都要先到解劍席把佩劍卸下、脫鞋子,穿著襪子進殿。
唐代的賜宴很么壽......還沒吃飯就先要你喝酒.......當然喝酒都是有次序的,也是先由一個代表奉上酒給皇帝,接著這個代表再代表大家敬酒,接著各人接過酒杯,喝個三輪之後才開始上菜......皇帝的餐桌會先搬上去,試過毒之後再吃,然後才是官員們的餐桌搬出來。
在整個宴席中,喝酒都是一輪一輪的,總共要喝過十二輪才可以結束.......
聽起來好像是個很肅穆莊嚴的景象,但是大家不妨想一想,這一大票文武百官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年過五十,穿著層層疊疊囉哩八唆的朝服,天沒亮就起來,站上一兩個時辰,不停地跪拜,在這種情況下,再美味的佳餚恐怕也是食不甘味的。想一想,當現代的政府官員好像還是爽快一點?
參考資料: 古瀨奈津子,遣唐使眼中的中國
感覺朝賀後會一有票人累到中風,泠到歸天...
回覆刪除真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