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正在揀選敦煌文書 這個小小洞窟裡的文書,改變了整個中國中古史的面貌 1907,敦煌千佛窟藏經洞 |
Q:有時候我在網路上常常會看到一些對歷史教課書的評價,有些人會覺得「學會上網以後,覺得教課書寫的歷史跟所謂的『真實』歷史很不一樣」,我不知道你怎麼看網路上的一些歷史資料和評論?
其實有時候我對於網路上提到的歷史資料很不以為然,舉例來說,維基百科有些條目(至少在我眼裡看來)有很偏頗的政治立場,而有些大陸微博所提到的所謂的「野史」也曾經被一些歷史研究者批評是「胡說八道」。
所以我在想網路這種東西的可信度有多少?還有就是我以前也會覺得教科書有隱藏些什麼,但是如果歷史真的隱瞞我們什麼,為什麼教科書又要這樣寫?不知道您怎麼看呢?
A:我覺得這就是有沒有閱讀文獻能力的問題而已,沒有閱讀基本文獻的能力,就是人云亦云。
就好像看圖說故事一樣,圖在那裡,你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描述成某個樣子,但是在另一個人看來,你完全把紅色說成藍色了。所以最準確的,還是看著圖來說圖。
史料也是一樣的。
再往前推,史料其實也是人寫的,當他把當下的場景寫成文字時,本身就有他的角度與看法。
因此,書寫的人與他選擇的材料,決定了寫出來的歷史樣貌。
教科書表現的是一個國家如何看待他自己的歷史,有各種複雜的政治力與意識型態,有其時代上的限制與歷史研究的進程問題,新材料、新觀念都會影響教科書。但是另一個關鍵還是在於老師怎麼教?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歷史就是很會背』,這可能就是教學上的問題了。
歷史怎麼教?這是個完全超出我能力的問題,因為我自己曾經很短暫地教過學生,發現我自己完全沒有教學的才能,因為好笑好玩的事情,未必適合在課堂裡說,因為你不知道學生會不會哭著回去找媽媽說『老師說的唐太宗好可怕好壞!!!』, 所以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回頭來說,網路上有很多強者,東西不是不能看的,我也常常從一些簡短的文章中知道了從前不知道的事,但是要有判斷的能力,這就是功夫了。
柏希和是個好人!!!幸好他都拿走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