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刺

我的相片
唐國京兆府萬年縣青龍坊一尾迷途胖金魚 先後於國姓爺大學、賠款大學主修時空資訊工程 自認為不成才歷史學家、三流小說家與還算入流美食家。 已出版著作:《清宮 紅塵盡處》、《拍翻御史大夫》與《蘭陵公主》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金魚歷普] 唐代的人如何發表文章




現代人有很多發表文章的管道,部落格、網頁、交友網站或是各式各樣的媒體,但是唐代這個崇尚文學的年代,又是如何來發表自己的文章呢?他們有出版業嗎?

以下就是唐代人發表文章的幾個管道:

1.文集:死掉之前有人會自己弄文集,甚至還多抄份怕以後不見。也有人死掉之後,好朋友們幫他弄文集作為紀念,甚至政爭失敗的上官婉兒也有。

舉例來說,有個人叫白居易,他神經兮兮地怕自己的文章以後沒人看見,於是抄了幾份存在親友家,多虧他的神經兮兮,他的文集大致上算是齊全的。

2.行卷:考試之前的作品集,唐代的考試沒有糊名,在考試之前,考生就可以去拜見主考官,主考官看了行卷之後如果覺得這個考生不錯,就可能在考試之前定了名次。有時候,決定名次的可能不是主考官而是某個皇親,像王維就傳說曾經被帶去見一位公主(猜測應該是金仙或玉真公主、唐玄宗的親妹妹),以卓越的文采、優秀的琵琶演奏和帥氣的外表(!)博得公主的歡心,於是成了第一名。


3.朋友們之間傳抄:舉例來說。
我寫了信給老元,老元覺得我的信寫得太好,所以抄一份給老白說:「老白!你看金魚這封信寫得很好吧?」
老白不爽,然後就寫了詩說:「我看你瞎眼了吧,我看不出哪裡好。」
然後老元又很白目把詩抄給我說:「老白叫你多努力。」
我也跟著不爽,於是直接寫信給老白說:「你再給我靠腰試試看!」
結果我和老白吵架的事被大家知道,就跑去問老元,於是老元就把書信給大家看,所以文章就流傳出去了。

4.政府文書:由於政府的重要文書(如皇帝的詔命)都是名家草擬的,一般來說,必須要情理通順、文采斐然,這些都會被收存在史館與政府機關當做參考,也有一些會被草擬的人收在自己的文集裡。
另外,還有一些特別精采的判詞,有可能被編成判集,成為教科書。


5.留在旅遊勝地或政府機關的壁記、題詞:簡單來說,就是某某某到此一遊跟我們幾年幾月蓋了這棟房子,寫得好的話,經過的人就會看一看,記下名字。甚至有些人是書法特別美,也會因此受到矚目,像柳公權就因為留在慈恩寺的字被皇帝看到,而特別地找他來替自己草擬詔書。

6.無名氏編纂的民歌小調變文集等等:上述都是一般士人階層的流通方式,但是下層社會的民眾,也有他們自己的審美情趣,他們會編纂一些熟悉的歌謠小曲,或者說書人的故事(變文),猜測可能是一些以此為業的人所抄寫的。

7.為了積德請人抄的佛經:抄經、無償地散佈經書是一種功德,今天也依然可以看到有人生病之後會發願印多少善書等等,都是一樣的意思。

---

大家或許會注意到,這裡說的書或文章都是"抄"的。
是的,唐代以前的書都是手抄本,印刷非常非常少,一來是沒有那麼大量的市場需要快速大量地影印,二來是唐代以前能讀書的多是世家大族,他們有家傳的學問與家傳的典籍。
杜牧的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可以看出唐代士族之間是怎樣傳承學問的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杜牧的祖父就是通典的作者杜佑)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傳到杜牧時,雖然有點家道中落,但是他族兄還是駙馬,仍有能力維持家學)

多是撫州寫,今來五紀強。 尚可與爾讀,助爾為賢良。
(撫州是唐宋之際著名的書籍抄寫、印製之地,似乎直到南宋還是書商重鎮,這一句的意思,應該就是要強調他家的藏書都是非常好的版本)

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 高摘屈宋豔,濃薰班馬香。
(經書史書是家學)

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 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
(但是也會有近人的作品)

願爾一祝後,讀書日日忙。 一日讀十紙,一月讀一箱。
(杜牧給小侄的讀書進度)

朝廷用文治,大開官職場。 願爾出門去,取官如驅羊。
(最終的目的,就是取官)

簡單地說,對於唐代的人,看到想要的書,就借過來抄是最直接的思維。
抄書手似乎大多是個體戶,甚至有不少是婦女,有可能是我很喜歡某人的文章,跟他借了之後拿去給抄書手抄,也有些是書肆僱用抄書手專門抄錄一些常備書籍或者名人著作。像元白兩人就曾經編過參考書,也有類書、韻書之類的工具書,至於怎麼評定要賣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唐代還有所謂的石經,如開成年間刻的十三經跟房山的佛經,開成石經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等於免費的部編本教科書。而且它有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就是它每一排都是對應唐代紙張的長度
在排版上也特別設計過,順著拓印下來後,只要把紙張黏起來,就成為一卷一卷的書,方便閱讀,大概是這樣。

2 則留言:

  1. 不知道能不能請教一下,文言文是不是就是因為抄書很累,所以才會古人發展這種言簡意賅的文體?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說得沒錯。
      文字的載體其實與文字的精鍊程度有絕對的相關。
      上古時代只是用竹簡,所以一支竹簡能說的話很有限,或者像金文要刻上去也很麻煩,所以字句當然簡練。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