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刺

我的相片
唐國京兆府萬年縣青龍坊一尾迷途胖金魚 先後於國姓爺大學、賠款大學主修時空資訊工程 自認為不成才歷史學家、三流小說家與還算入流美食家。 已出版著作:《清宮 紅塵盡處》、《拍翻御史大夫》與《蘭陵公主》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謝金魚答客問] 十一月之五,唐代的外來食物

唐代 白瓷螭柄壺


Q:就像外籍新娘也許會在台灣開家鄉菜館,那麼,崑崙奴是否有把外域的飲食習慣帶進中國呢?像是哪些菜?

A:今日配圖是唐代的白瓷螭柄壺,這種壺的形式與外來文化有關。

關於唐代的外來食物,其實是滿多的。
大概在北朝開始就已經有胡餅,是用"貼"在爐子內烤的,這種作法比較像是台灣常見的胡椒餅和西北常見的饢。

烤肉就更不用說了,烤全羊再片成一片一片算是比較文雅的吃法,受到突厥的影響,許多王公貴族都是拿著刀直接切肉夾胡餅,我自己覺得,那種感覺大概就跟烤肉夾土司差不多~~~

當然還有後來變化成很多種類的畢羅(正確的寫法旁邊都還有食字邊),也是一種外來食物,比較像是現代的酥派一類的東西,有甜有鹹,像是櫻桃畢羅等等。

在唐代,吃糖是滿普遍的,但是糖的製作無疑是一個全亞洲合作的過程,唐代之前主要的糖分是現成的蜂蜜和麥芽糖,在唐取得安南之後,開始引進了甘蔗,在四川湖廣一帶種植。同時,西邊的粟特從印度學到了把甘蔗榨汁後曬乾取得"沙"糖的技術,稱為"石蜜",而後唐太宗派人去粟特學技術,回到唐再重新製作出比較精煉的糖。然後,再加入牛乳攪拌、凝固之後成為糖霜。換言之,蔗糖的中古史可謂是一個亞洲文明通力合作的結晶。

從南方學來的食物,還包括吃海鮮,如文蛤等等,但是大部分的北方人似乎不太喜歡,韓愈被貶到南方時,看見南方人吃生猛海鮮,簡直抓狂( \("▔□▔)/ ),可見得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這種吃法。

唐代所留下的食譜並不是非常多,但是葡萄酒或者毗梨勒酒等西域水果製成的酒類,在唐代也是很流行的,再來點肉乾/窟利也是很酷的選擇。

但是我個人覺得,把這些食物帶入中國的,主要還是商人跟移民,奴隸一般比較難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